上海将启动研究生教育新一轮改革,回应国家急需产业急需
栏目: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2-12-21 来源:网络
(上海将启动研究生教育新一轮改革,回应国家急需产业急需)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快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和城市地位相匹配、规模结构合理、培养特色凸显、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完善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上海市研究生教育会议上获悉,以此为目标,上海将开启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
“上海将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和培养质量,回应产业发展需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已经完成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3个前沿科技产业、“大飞机、大船舶、大汽车”3个先进制造业,“养老、护理、学前教育”3个民生急需领域的人才培养供需调研。
去年举行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对研究生教育优化规模结构、完善培养机制、提升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上海即将出台一揽子新的行动。
科教融合,为解决国家重大难题提供人才支持
一流的基础科研是应用学科发展和高技术转化的基础,更是培养人才重要载体。作为国民教育体系顶端的研究生教育,正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创新创造活动的重要使命。
“研究生在科研中成长,这是研究生的培养规律。”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印杰介绍,上科大已连续多年为所在的张江地区大科学装置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鼓励学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大科学设施的研究,在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科研养研究生,正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19年起,上科大每年面向国内外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举办围绕大科学装置应用的跨学科前沿科学的暑期学校,已有超过1300人参加。
通过科教融合,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同济大学,通过试点科研经费博士招生,学校过去两年连续招收了118名和17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博士生,在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内,开展学科交叉方面的科学研究。
复旦大学去年启动卓越博士生计划,当年就从本科阶段直接选拔171名优秀学生进入直博通道,参与科研活动,显著提高博士生整体生源质量。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介绍,复旦还将启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改革,进一步推进导师组、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创新。
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将在更多沪上高校推广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记者从采访中获悉,沪上部分高校已开启新的尝试。
东华大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由企业项目全程融入知识体系,校内外导师全程参与培养过程。用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教授孙以泽的话来说,“产业发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做什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我们的目标是:让成果落地、让年轻人成才。”纺织工程硕士樊吉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制备出具有优异光致变色性能的功能性纺织品,半年就累计创收近30万元。
去年以来,上海大学推进“项目制”专业学位改革,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共建“微电子班”,并面向国家需求与相关研究机构共建“人工智能班”。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尽快推进产教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导师质量,才有可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紧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自2019年以来,上海已有116家企业被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库,这些企业涵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比如,商汤科技和上海交大共建清源研究院,复旦微电子和复旦大学联合成立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中心等产教融合项目正逐步推进。
记者获悉,接下来,产教融合联合培养专业研究生的模式还将在沪上高校推广,建立由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产业等协同推荐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机制。
构建研究生培养的学科、规模动态调整机制
去年以来,复旦大学制定了公共卫生学科群行动计划,启动建设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转向研究生计划,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应急管理学科方向。
坚持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回应国家应急需求。复旦大学研究生改革方案,也是沪上高校根据国家需求,动态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计划的生动缩影。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上海的学位点数量已经实现了较快增长,填补了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医学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空白;学术学位授权点覆盖13个学科门类、87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覆盖44个专业学位类别。
“学科专业调整是社会知识结构变化的体现,新学科的诞生和传统学科的消退也是知识整合和社会需要变化的结果。”上海市学位办及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一致的看法:通过学科专业的不断调整,将促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回应时代要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上海将继续以学位授权审核机制布点对接国家和上海重大需求,推进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相匹配的一流研究生教育。
作者:姜澎
编辑:李晨琰
图源:文汇报资料照片
- 本科年薪41万|硕士可定居上海,上海纽约大学,到底有什么魔力?
- 上海招聘780名政府专职消防员:年薪约13.4万元,达到条件可在沪落户
- 41所考研不歧视本科,保护一志愿的院校
- 沪上高校2022级本科新生大数据第二弹来啦,有你的学校吗?
- 上海推毕业生就业新政:最高可申请8000元一次性补贴
- 上海高考进本科院校只需排在全市前80%,但想进985/211可不简单
- 上海发改委招了13人,都是硕士博士,要求比财政局高多了!
- 上海落户:2022年上海中级职称评审报名条件和要求来了「最新」
- 「轻松阅读」2019中国高校硕博待遇盘点,你每月能拿多少补贴?
- 低龄留学“出口转内销“?中外合作项目成为一项选择
- 户籍新政来了!军人和退役军人或将有更多机会
- 上海高校学生谈落户新政:影响有限 高房价或是最大“劝退”因素
- 上海又放“大招”,这些高校学生能直接落户,还能吸引人才吗?_重复
- 上海常住户口考生被部分外省市高校录取可获补贴
- 复盘考研全过程:从“学渣”到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是如何准备的
- 上海又放宽落户限制了!力度空前 意味深长
- 清北毕业生可落户上海,没上清华北大就真的低人一等吗?
- 沪引进人才申办本市 常住户口办法下月施行
- 刚看了一片文章说上海女博士的相亲条件,让多少人自行惭愧
- 上海开启“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下调,毕业生的心思却很难猜
- 2021深圳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没有居住证可以吗
- 2021深圳入户需要居住证吗人才引进审批文件文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个人招工流程分享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新升级!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秒批”入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政策落地一个月 约10万人次落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工作再创新!这些人可享受升级版“秒批”业务……
- 2021广东省户籍在深圳续签澳门通行证需要居住证吗?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办理方法
- 2021年香港居民怎么在网上申请深圳居住证?
- 深圳市规土委:正研究非深户购房社保新政
- 2020入深户,满足以下条件快速办理
- 深圳中介使美男计帮300人入户 涉案人员已调查
- 这样用医保,你会更省钱
- 深户个人可以缴社保你知道吗?攻略都在这里哦
- 21天分秒必争!深圳软屏光电电子新材料项目落户巴中经开区
- 2021年留学生入户深圳龙华区迁移证办理指南
- 老家农村有地有补贴,把户口迁入深圳,值吗?
- 入深圳户口办理:核准制和审批制的区别
- 深圳户口办理:深圳老人随迁入户
- 花150万喜提上海户籍?卖房中介涉嫌诈骗被刑拘
- 海口人才落户最新办理
- 人才引进落户珠海?入户渠道更加丰富多样,入户手续更加简便优化
- 满足这三种情况,能直接落户杭州!这点千万别再搞错了
- 1679人!8月上海居转户公示,全年名额预计突破17000
- 去外地上大学要不要迁户口,别等毕业才知道,聪明的学生早有准备
- 2019年8月居转户公示,恭喜1073位朋友落户大上海
- 博士毕业生可享受6万元购房补贴
- 给不符合条件的人办低保!严惩
- 2020澳门本科|澳门科技大学内地生本科申请已开放,高考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