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自贸新片区再获政策“礼包”:鼓励险资投资八大前沿制造业等,对口人才可直接落户
栏目:上海居住证 人气:0 发布日期:2022-12-30 来源:网络
(上海临港自贸新片区再获政策“礼包”:鼓励险资投资八大前沿制造业等,对口人才可直接落户)
华夏时报(记者胡金华上海报道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之际,再次迎来政策“礼包”。
7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明确表示要将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打造成为集聚科技保险创新主体的新高地、科技保险产品研发和服务模式的样板间、保险资金运用于科技企业股权投资的试验田和科技保险人才的首选地。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二十五条具体措施中,重点提及支持保险资金参与临港新片区八大前沿制造业、五大特色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同时,还探索保险资金跨境投资方式、鼓励保险机构投资科创类投资基金等。
“这是又一项保险业创新政策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对于保险资金在临港新片区的放开投资力度一次比一次大。去年10月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就联合发布过《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再保险交易试点,对标国际成熟市场,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审慎稳妥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跨境再保险市场规模,而这次则将投资范围再扩大。”7月25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刘淑彦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险资投资进一步松绑
保险资金的多元化运用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除在资本市场上的权益投资外,在助力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长三角一体化方面的投资上也在积极“探路”。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不久,2020年的2月14日,央行等多部门就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鼓励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科创类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于临港新片区内科创企业;2021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被赋予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新目标之后,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已经两度发文支持险资投资上海临港新片区。
在具体方案中,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提出要扩展保险资金产业投向,鼓励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科创类投资基金,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以债权投资计划或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参与临港新片区八大前沿制造业、五大特色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助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保险资金助力现代化新城建设;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引导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按市场化原则参与临港新片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长期租赁住房等项目建设,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投资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相关产品。
同时,引导保险资金依法合规参与科技企业改革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参与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参与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和市场化创投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满足科技创新企业在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在跨境投资方面,方案则提出支持保险公司将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取得的收入,自主用于符合规定的经营投资活动。鼓励跨国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试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股境外资产管理机构等在上海设立的理财公司,探索保险投资新方式,助力打造跨境资产管理示范区。支持区内银行为保险资金跨境投资提供托管、结算等服务。
“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方面过去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过去三年中,我们也看到临港新片区发布了很多优惠政策,也吸引了数百亿的产业投资基金进驻。未来我们也会跟进,尤其是对于险资提供跨境投资服务的项目更有兴趣,会积极布局。”7月26日,上海一家大型保险资管负责人张扬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酝酿出台人才财税支持
就在同日,本报记者也从相关渠道获悉,为保障上述方案的顺利实施,在中国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的指导下,上海银保监局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共同研究推动了一系列鼓励科技保险创新的人才激励和财税支持措施。例如,为支持集成电路保险创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银保监局和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对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创新实验室和企业投保给予财政支持。
“2021年,上海保险业通过首台(套)保险、生物医药保险、专利保险、科技贷保险等科技类保险产品,累计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近900亿元。随着方案的正式落地,将进一步发挥保险科技创新的支点作用,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据统计,仅通过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一项,已为承保客户提供5900亿元风险保障。此外,上海保险业即将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普惠版网络安全保险产品,预计可以覆盖目前小微企业面临的80%以上网络安全风险,同时有效节约企业成本。”上海银保监局相关人士透露。
上海银保监局方面也表示,下一步将会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积极贯彻落实方案有关要求,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建设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及产业融合能力,助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方案的具体条款中也提出鼓励保险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单位合作,提供人才政策综合保障,其中“居转户”年限由七年缩短为五年;对其中符合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更是缩短为三年;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人才可直接引进落户;而对于在科技风险管理和科技保险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个人予以奖励,加大对引进高端科技风险管理与保险人才的奖励力度,按照国家引进人才政策,对其随迁家属给予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实施更加开放的境外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对临港新片区重点企业、重点引才对象靠前提供永久居留、便利居留等服务措施,在临港新片区工作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以申请有效期五年以内的工作类居留许可。提供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提供零审单的“一件通”薪酬购付汇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提升科技企业人才涉外金融服务的效率。
- 新政来了!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这些地区试点!
- 关注|上海市2022年春季入伍首批新兵起运,大学毕业生占比56.4%
- 上海居住证办理“一件事”变“贵事”原因何解?
- 上海居住证积分续签,换了新单位,积分过期,如何加急审核?
- 与上海人结婚可直接落户上海?需要哪些手续?时间多长?
- 一张身份证5分钟完成申办手续!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在沪落地
-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不限户籍、不设收入线、租金年涨幅不超5%
- 上海落户取消计划生育限制?2022年最新解读
- 2022/4/15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公示名单
- 苏州最新限购、限贷、限售、按揭、公积金,最全整理,建议收藏
- 985毕业生沪漂六年,有百万存款却不敢买房,“离沪潮”真来了?
- 985毕业生无奈直言:等解封了就回家,“离沪潮”真的要来了吗?
- 在闵行,花22万元就能办理上海户口?!来问问这位郑女士吧
- 大学生新生开学后,“迁户口”多学生有什么好处?过来人道出实情
- 「市民云资讯」不出门也能办证!2022上海居住证线上办理指南来了
- 超方便!在上海办居住证可足不出户手机上搞定
- “带货一哥”李佳琦成“新上海人”:作为特殊人才落户崇明区
- 临时身份证可以办结婚证吗?这几点你必须要知道
- 「案例」2021年新办上海居住证积分,历时一个月,记录打卡进程
- 2022年上海“配偶投靠”落户指南
- 2021深圳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没有居住证可以吗
- 2021深圳入户需要居住证吗人才引进审批文件文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个人招工流程分享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新升级!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秒批”入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政策落地一个月 约10万人次落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工作再创新!这些人可享受升级版“秒批”业务……
- 2021广东省户籍在深圳续签澳门通行证需要居住证吗?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办理方法
- 2021年香港居民怎么在网上申请深圳居住证?
- 企业老总为入深户心急如焚,一条政策解决没学历大龄入户难题
- 「这项福利赶紧办理」深圳少儿医保办理指南
- 2018应届生落户深圳,毕业不办,以后难办!
- 免费培训又上新!800个名额,不限户籍,还有餐饮交通补贴哦
- 深圳居住证有效期内,社保断交了,居住证还有效吗?
- 怎么落户深圳户口新政策,符合条件可秒批入户
- 深圳保障房新政或于年内出炉!想申请公租房、安居房的别错过了
- 深圳入户变化大,有想法的抓紧吧
- 35周岁如何准备2020年入深户,办理深圳户口指南
- 《瞭望大湾区》:广东6月起正式启用电子居住证
- 汇总北上广深杭各地落户政策_重复
- 上海坐不住了,再次放宽落户政策,抢人大战迎来了头部玩家
- 毕业生月薪过万的24所大学:为何13所在北京?在哪儿读大学很重要
- 2022上海落户条件
- 2019年年底上海居转户到期,抓紧落户需要的材料大全!
- 大学毕业生、海归在无锡租房补贴提档 购房最少补贴10万
- 直播预告丨9月9日!留学生落户上海讲座,快来围观
- 留学生现在可以出国读书了吗?张文宏医生给出答复
- 通知:吴江汾湖限购放松!上海、嘉善户口无需社保可买3套
- 就想“大上海”有一座自己的房子!看看留学人员如何顺利落户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