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该何去何从?
栏目:应届生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2-12-19 来源:网络
(2022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该何去何从?)
真实情况,从1999年高校扩招,全国的大学生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2年,1076万应届毕业生。勇敢,封控、焦虑、胆怯、遗憾,接受,忍耐成了今年大学毕业季的主色调。还有往届的,海归的,放弃读研究生的等等。就业压力山大啊。个人认为,新就业,再求发展。
我老家,湖北汉川的,一直挣扎在上海市,感同身受,与很多应届毕业生在封控中,又
到了毕业季。总是在管控中,我打电话,微信采访了几位应届毕业生,与大家分享。
1,研究生小严,男,26岁,老家湖北孝感的,2020年在北京本科毕业,2022年被困在了上海,求职困难,现在决定离开上海,回湖北武汉,重新开始。,
2,上海读中文系的小李,女,22岁,老家湖北孝感的,觉得自己还算好吧,毕业论文和答辩都在线上完成了,估计她中文系的同学都差不多吧,但她的朋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3,艺术专业的陈曦【女,22岁,老家湖北孝感的】来说,毕业设计。花费了很多心思和金钱设计自己的作品。直到接到4月份上海市的封控通知,毕业设计展暖不搞了。但不影响毕业的哦。
借用的
4,编导系的小张,毕业论文需要拍摄短片,有演员从外地过来帮忙,四月封城的消息突如其来,外地演员没有宿舍,只能辗转酒店和朋友家,约2个月。同时,租来的拍摄设备,无法及时偿还,租金也要涨许多哦。
5,阿杰【女,22岁,上海本地人】本科毕业了,她也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她的其中一位舍友小沙【女,22岁,老家东北的】,在安徽合肥实习没有返校,毕业的事情好像特别多,需要签字盖章的资料、文件,都要麻烦阿杰帮她完成。空闲的时候,阿杰还会帮舍友们,收拾宿舍的东西,通过快递寄过去。
借用的
毕业生,自己在校园一角拍照,代替毕业展等活动,毕业生们憧憬的毕业旅行、红毯仪式、拨穗典礼、散伙饭都有可能被取消。
毕业仪式的缺席有点小伤感,滋生胆怯的情绪,对找工作是有影响的。
“毕业生只会越来越难”,“大环境不好”,“找个稳定点的工作”,这样的话总是能从长辈和同龄人那里听到。对大环境感到胆怯。“我真的好运到可以抵抗大环境了吗?有人能够很好地抵抗大环境吗?”
在我采访的20名上海应届大学生中(有留学生、有来自985、211、双非院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其中16名都不约而同地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12人报考了老家的省考。
焦虑在应届生群体中悄无声息地蔓延和膨胀。辅导员发布的就业统计数据,并不理想,甚至跟往年有断崖式的差距。
口罩的原因,是很多公司在裁员,岗位数量缩紧了。
学院大学组建的疫情期间招聘信息共享群,群里的几百个同学已经交流了半个多月,分享哪些公司还在招人,哪些岗位只是形式上挂出来了。群里的同学都没有找到工作,最好的情况也只是面试过几次。
6,小微【女,22岁,上海本地人】认真地投了二十多份简历。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个月,到4月中旬的时候,一些公司放开了岗位,包括小微在内,她们的群里有5个同学拿到了,可以在疫情后办理入职手续,直接进试用期。
7,985大学的研三应届生小文【女,24岁,老家杭州的】,她在大厂实习期间,就见证了正式员工被裁员,于是决定去更稳定一点的国企。去年秋招她顺利地拿到了一家国企的。但是,由于内部沟通不及时,在临近签约的5月12号,她和采访编号8号的小王【男,24岁,老家江西的】同时被告知岗位没了,小王鼓励她多留意其他机会。
小文度过了难熬的一周,由于已经收到了正式的,她根本没有投进今年春招的简历。当时已经是5月中旬,焦虑的她不知道,还能去哪里找到适合应届生的工作。但好在,一周后,给了她的国企,将她调到一个相似岗位。还没有签约的她,被朋友提醒,还是再多投些简历,以防公司招她进去后又裁掉她。
上星期,看到小鹏汽车解约20多名应届生的新闻,时刻不能放松求职哦。
借用的
口罩的原因,这两三年应届生,慢慢地习惯了被疫情无限制吞噬的生活,也选择了妥协。
9,阿花【女,22岁,老家湖南的】是研三的应届生,封校最初,不能洗澡,只能用湿纸巾处理个人卫生。但她已经很知足了,毕竟和来沪打工、露宿街头的人比,她们还能吃到食堂的热饭菜,也有熟悉的居住环境。
10,小帮【女,23岁,老家河南的】和很多同学一样,只要能待在宿舍,完成论文,能毕业就OK。
就业,即使已经退让了也无可奈何。几个月前,11,小裴【女,24岁,老家湖北的】收到了,但四月中旬,她被公司通知岗位调整,不能发正式入职了。小裴花了几天的时间试图争取,降薪、换岗她都可以接受,只是不想让作废。但事与愿违,她的工作一时间都变得不确定。
妥协的不仅是生活环境或工作待遇,还有更多看不见的东西。他们的闯劲和试错的勇气被腰斩了。
12,阿,蒙【女,24岁,老家湖南的】是想做律师,她本来计划3月去律所实习,这样可以在毕业的时候顺利成为助理,但封校打乱了她的计划,投出去的律所简历也杳无音讯。她开始找一些普通的企业、银行等方向的工作,也投了一些家乡的事业编。
被毁约两次的小凯,【13号,男,24岁,老家浙江的】决定考研,退而求其次的续命。已经选好了学校和专业,打算忙完毕业就回家准备考研。虽然考研的压力很大,但考研的胜算还稍微大一点。
14,小王【男,24岁,上海本地的】大三就做好了创业的打算,早就找好了场地,但他现在和家人商量后,把场地退了,也开始按部就班地找工作了。他说,稳定在这个时间段更重要,“如果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去拼一拼,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吧”。
15,阿超【男,25岁,湖北老家的】原打算留在上海,但春招秋招几十份简历投出去没有任何消息,他有点想要“摆烂”了。“珍惜毕业生身份”的话题挂在热搜上,哭笑不得,“又不是我不想珍惜”。他在社交媒体发布了自己的记录日记,他说“其实就是流水账,但每天记录吃了什么,看了什么,好像还能让自己有点事情做。”
很多被封在宿舍的应届生同样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这段不寻常的日子,“像是短暂地逃离了不如意的现实世界,在网络上找到了情绪出口”。在社交媒体上,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仍然没收到的应届生会互相鼓励,看到有人说“我们这么美好的年纪,不应该被半年就过期的应届生身份限制”,这句话一下点醒了不少人。
阿超考虑离开上海,准备明年的国考,这两年的他不会主动选择进入体制内。人生很长,疫情也总会过去,也不知道自己此刻的妥协,几十年后回头再看,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就像同学们说的,城市暂停了,但这些毕业生是没有主动暂停的权利的,“我们甚至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只能迎难而上”。毕业=失业。创业≠解决就业。都得试一试才行,有成功也会有失败,这就是人生的过程。
暮春,和风,细雨。隐约间听到了青春飞扬的‘夏’的足音!回望这个花开花落的春季,我们每个人与我们热爱的城市都不可分割地一起经历着磨砺与成长。
生命难免有痛,但我仍要报之以歌!是的,我们的生活有一点拘束,但是,它并不约束我们热爱生活、热爱上海的深情……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小我,没有退缩,勇往直前!孩子们!守护生命,守护一座城!不分你、我、他。
大学生上学花费了一大笔,创业资金也要一大笔,而这些钱,往往都是一个家庭多年的积蓄!
在花完这些积蓄之后,就失去了一个家庭的基本保障,也失去了短期再创业的可能,也失去珍贵的青春,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刚出校园时候的那股自信。
当然了,也有一些资金充裕的富裕家庭,他们拥有多次的试错成本!甚至利用家庭的人脉资源,为子女保驾护航!
大学生刚毕业毫无社会经验,新手创业就像盲人骑着瞎马登华山一样。三十岁以后再创业吧,真正看懂了再动手不迟,也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1076万,这是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是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22.7万,这是上海市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数据显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今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加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复杂。面对未来真实世界挑战的“确定性”能力?掌握全球化竞争背景下的视野、格局与技术,是走出就业阴霾,闯出新天地的自信。不但提高自己。
以前的面对面招聘现场
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大学生自主创业帮助措施,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
创业对于高校解决就业难,具有更为迫切而实际的作用。但是,创业的门槛高,提高创业成功率,怎样创业才能既符合国家社会期待,同时又能实现个人成长。
创业首先要选择方向,瞄准国家高科技发展前沿领域,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学、先进材料等领域。创业项目一定是前景广阔、未来可期的。纵观历年“互联网+”大赛金奖项目,很多都具备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可以多留心关注国家、行业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不断去探索新边界,壮大新空间,减少在原有空间里“内卷化”竞争的压力。
其次,创业接地气,深入各行各业,将创业内容囊括美好生活向往的点点滴滴。围绕医食住用行,养老,就医,购物,教育,住房等等,在万物互联、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下,需要真正沉下心来、俯下身去,提高获得感,从各个环节中降低成本。创业面向生活、直面问题。
例如;陪同就医一条龙家政服务,解决疫情下社区居民团购难的问题,解决人们排队就医、看病难的问题,帮助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及温情陪护的方案,解决留守儿童接送服务、学业困难的一条龙式服务等。创业的“接地气”还体现在回归乡村,聚焦“三农”,比如乡村振兴、精准帮扶、生态修复、农村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小吃,百年老字号开发等。总之,“接地气”的创业项目一定是满足客户需求,结合新的场景,结合新的模式创造出来的,真正体现了“客户至上”的用户思维。不只是一个小程序,一个链接,社区团购系统,助旅游产业抓住新零售风口,实现困境逆袭!
目前很多社区团购平台所采用的经营模式为商品的生产地提前配送到销售地的城市仓,在消费者下单后由前置仓进行配置后,统一配送到社区,之后消费者完成自提。看似简单的模式,实则比传统意义上的电商还要重。有业内人士在相关采访中表示,如果说传统电商是两轮驱动的生意,那社区团购就是四轮驱动的买卖,因为社区团购不仅要连接商家和消费者,还要考虑线下门店(自提点)与物流两个维度,因此社区团购比传统意义上的电商还要“重”些。
另外,重模式下还牵扯到推广、品控、运营、配送、分拣、售后等诸多环节,而这些环节背后都是有成本的,人员成本、车辆成本以及场地使用成本。
2015年被称为中国创新创业的元年,回顾已经走过了七年的跋涉与求索。经历磨砺,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生态文化已蔚然成风,创业的环境和氛围越来越开放、多元,各级各类创业政策的红利效应也会逐步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市场的潜能将被不断激发,青年就业创业之路必然会越走越宽广。
借用的
在职场没有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工作,不在一个行业摸爬滚打三五年,你不会明白在工作中的基本素质与结构?什么叫工作氛围吗?一家公司为什么要有人事部、市场部、财务部、营销部等等这些部门吗?真正理解这些部门的效用吗?并且拥有工作中的基本抗压能力?
啥都没有!你就敢创业?
(文中受访者名字均为化名)
- 2022艺考生考上这些大学,毕业就有机会拿一线城市户口
- “应届生”身份太珍贵!进央企国企考公端“铁饭碗”不要错过机会
- 落户上海很难吗?上海这两个批次的4所大学,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 考上就给钱!研究生福利/奖学金/补贴一览表
- 落户放宽!上海或将迎“落户潮”!郊区楼市升值有望了
- 上海应届硕士可直接落户!各地研究生落户政策大盘点
- 这2座城市,无房也能落户!多地上演“抢人才大战”,你有优势吗
- 博士享40万元购房资助!江苏这个县引才获顶级名校毕业生垂青
- 研究生成为“香饽饽”?买房或有百万补贴,考研党“喜大普奔”
- 2022年,这类专科学生可免试入读本科
- 2020上海市专项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150人公告进入阅读模式
- 上海落户:应届生落户上海很容易!但切记以下事项不可为
- 「强烈建议收藏」留学常见问题300个「大牛留学」(1)
- 2019年非上海应届生上海落户参考版本(多图模式)
- 扩散!本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直接落户单位资格认定工作已启动
- 研究生成为“香饽饽”?买房或有百万补贴,考研党“喜大普奔”
- 重磅!这一类人群在上海将可以直接落户
- 上海高校应届研究生可直接“落沪”,一轮新的人才战略开始布局
- 见微知著:上海“应届生”落户新政对“留学落户”的提示
- 哪些大学能够享受到的落户政策好?这4所大学首当其冲,务必了解
- 2021深圳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没有居住证可以吗
- 2021深圳入户需要居住证吗人才引进审批文件文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个人招工流程分享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新升级!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秒批”入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政策落地一个月 约10万人次落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工作再创新!这些人可享受升级版“秒批”业务……
- 2021广东省户籍在深圳续签澳门通行证需要居住证吗?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办理方法
- 2021年香港居民怎么在网上申请深圳居住证?
- 在深圳,深户和非深户的福利待遇差别有多大?
- 看病没带卡不再怕,深圳少儿医保电子凭证来了!教你如何手机绑定
- 深圳社保调入流程及所需资料时哪些?你造吗?
- 45岁找工作难?!深圳市人社局助你创业,最高补贴45万
- @深圳人!这些证书你都有了吗!事关入户、领取补贴......
- 10000个入户指标,没有学历要求,离申请截止只剩10天!
- 放弃农村户口,还是坚决入户深圳?
- 2019与2020宝安积分政策对比,500万房产不如2000块深户值钱
- 2017年深圳市人才引进积分入户攻略--体检篇
- 深户政策6月最新解读,入户深圳只需要懂这些
- 汇总北上广深杭各地落户政策
- 注意!即将到期的《云南省居住证》统一延期至疫情结束后60天办理签注手续
- 恭喜1164位朋友落户大上海,最新居转户公示名单来啦!
- 2020年上海应届生落户政策公布啦!!点击查看!
- Hoka one one体验店落户上海,能否玩转中国市场
- 申请利兹大学毕业回国可以在上海落户吗?
- 上海推行医保家庭共济,参保人是亏还是赚?释放了什么信号?
- 从大学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军士,上海市政府征兵办发布报名通告
- 落户政策有重大变化!附2019上海落户政策大全!
- 无出入境记录会影响留学认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