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应届生身份,警惕“慢就业”珍惜应届生身份,警惕“慢就业”
栏目:应届生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3-18 来源:网络
(珍惜应届生身份,警惕“慢就业”珍惜应届生身份,警惕“慢就业”)
珍惜应届生身份,警惕“慢就业”
对毕业生而言,无论是找工作、读研,还是选择其他发展道路,应届生的身份常常被特殊强调。另一方面,线上线下关于“慢就业”的讨论是越来越多,为什么应届生的身份如此宝贵?又为什么要警惕“慢就业”?
所谓“慢就业”,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在家陪父母,或者进行创业考察,慢慢考虑未来发展道路的现象。与毕业后马上找到一份工作,进入职场形成鲜明对比。
1、错过了“校招”这一绝佳的找工作机会
第一:校招进入好公司的机会更多。
第二:公司对校招的应聘者要求相对低一些,因为毕业生普遍没工作经验,这时候更看重的是你的综合能力、主动性和可塑性,但是社招应聘,就普遍要求工作经验或者工作能力的深度考察了。
第三:校招基本都是属于正式招聘,入职后可以直接转为正式工作人员。
2、脱离了社会,增加对就业的恐惧感
社会在持续发展,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站在比赛的同一起跑线的应届生,出发的越晚,离目标就越远,差距也就显而易见。宅在家中一两年后,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感受到自己逐渐弱化的社交能力,更不敢想象面试官的冷眼和质疑……对于就业的恐惧心理会不会再增加几分呢?
3、积累矛盾,增加家庭负担
对于一些条件并不优越的家庭来说,“慢就业”会多多少少为家庭带来一些经济负担。但真正的负担是家有“待业青年”的焦虑、不安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会产生矛盾,造成家庭生活上的不和谐。
(二)怎样缩短“慢就业”时间
集中精力做好职业规划,快速探索未来工作中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我们可以因为一些原因短暂“慢就业”,但是那只是为自己尽快辨明下一步前行方向做准备。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唯有不断行动才能让我们目标一一实现。
当我们处在迷茫期时,可以向自己的老师、已毕业的学长学姐、亲戚朋友寻求就业指导的帮助。也可以咨询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人士。与其自己摸不清头绪,不如多多听听“过来人”的意见。沟通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自身的、职业特质、内在驱动力,了解真实工作状况。
充分利用求职左边公众号右边、企业公开招聘等平台资源,持续关注新增的招聘信息,及时投递简历,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通过参加招聘会、寻求老师、校友的推荐等方式拓宽就业途径。
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多多学习职场大咖分享的求职技巧。但更要抱着不怕失败的心态,尽可能多的参加笔试面试。只有通过多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求职技巧得到最大的提升。同时也促使自己合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毕业生中只有10%的人一次就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而大多数人无法一次达成目标。如果不能一次到位,分步达成是不错的办法。在找到理想工作的路上,不怕曲折,只怕停滞和放弃。称心如意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职业探索。
(三)应届生身份有哪些优势?
许多城市为了长远发展,希望留住和引进人才,出台应届生可直接落户的政策。以上海为例,博士应届生和双一流大学硕士应届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对于未来想要在一二线城市落户的同学来说,如果能够以应届生身份落户,自然是最佳选择。
很多市政府、区政府会对前来就业的应届生有各种补贴政策,比如就业补贴、租房补贴、生活补贴等。以杭州为例,来杭州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可领取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应届生们可以打电话到当地的人力资源局进行相关咨询。
再以“人才住房补贴”为例,从本科生到硕士再到博士,有不同的补贴标准,金额达到万元以上。全国有30多个城市可以领取基层就业补贴。除此之外,还有创业补贴。国内一些城市对于创业应届生有启动资金的支持,比如在2月17日,#浙江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政府代偿#的词条就一下冲上了热搜。据报道,浙江省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国考、省考、教师考编、事业单位招聘等各类招聘考试,很多职位都限定应届生报考,而各省市的选调生则明确限定当年应届生报考。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公考、事业单位对应届生身份的偏向是非常明显的。
早在2020年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就提到“政府部门公务员招聘和国有企业招聘适当增加规模”。每年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应届毕业生都是报考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地公布的政策来看,一些地区已释放出在公务员招录方面向应届生倾斜的信号。相较往年,不少省份的公务员考试招录规模大幅增加。同时,优化招考时间安排,尽早安排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工作和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时间,给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留出充足的求职时间。总结来说,就是扩招与提前招人。这些政策新闻,无一不体现出对应届生友好的倾向。
近年来考公人数逐年上涨,几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不在少数。如果同学们能够以应届生身份报考选调生或者限定应届生的岗位,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是公考上岸的好机会。
为确保大学生就业率,国家对应届生就业有许多政策激励,企业招聘一定数量的应届生可以享受政策福利,对于应届生而言,校招岗位多,门槛低,此外,应届生可塑性强,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所以企业更愿意通过校园招聘招收应届生。
如果签订了三方协议,但是没有毕业且尚未入职(没有使用派遣证和报到证),仍然算作应届生,还可以参加校园招聘、报考公务员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违约,需要承担支付违约金等相关风险哦!
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后就会失去应届生身份;超过择业期,不管是否找到工作,应届生身份都会失效。
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甚至企业已为你购买了五险一金,那么你已经是社会人身份,不算是应届生了哦。
派遣证和报到证使用过一次就已失效,所以一定要小心使用。已经签订了三方并去公司报到过,已有过工作经验,不再算作应届生身份了。
签订了三方协议,没有毕业且尚未入职(没有使用派遣证和报到证),就依旧算应届生,还是可以参加校招、报考公务员等。但是需要明确违约后需要承担的风险噢!
希望临近毕业的同学,要尽早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认真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珍惜自己应届生的宝贵身份,在有限的条件中努力创造更多无限可能!
- 2022年上海应届生落户72分打分细则标准(必读)
- 2021天津应届毕业生落户政策+办理条件+手续流程
- 上海人才补贴政策2022(上海人才补贴政策2022应届生)
- 公示预告:上海人才引进与居转户每月公示时间统计与11月第二批次落户公示时间预测
- 复旦大学毕业直接落户上海吗?2022年上海应届生落户条件!
- 2022上海落户政策再放宽!上财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 2020年应届生落户上海,上海户口指标企业名单(部分)
- 办理上海居转户要求社保必须连续缴纳吗?补缴社保可以落户吗?
- 2022年各城市人才补贴盘点(一):上海、合肥、杭州
- 2020新政:交大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 重磅!上海落户出新政策,这群人落户上海更容易了!
- 应届生上海落户政策2021最新
- “应届生”身份太珍贵!进央企国企考公端“铁饭碗”不要错过机会
- 第一学历非211、985的学生,读到博士,这样在就业上会被歧视吗?
- 居转户落户上海,性价比较高!但是这些落户条件别忘记
- 应届生年龄超24岁被中国联通解约?!应届生身份到底该如何界定?
- 好消息!留厦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领1万元生活补贴
- 上海2020落户新政:复旦等4所大学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 松江应届本科生落户要多久 上海华孚教育信息咨询供应
- 2021年国考明起报名 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招应届生
- 深圳居住证查询有效期查询网
- 深圳市大专入户条件很难?试试这实用的攻略!
- 深圳市大专生入户(深圳大专学历直接入户)
- 深圳市大专入户(全日制大专入深户流程)
- 深圳市坪山区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和大学生实习基地补贴,本科生可领3.5万,博士生可领8万!
- 深圳市区落户2018年新办法规定:大专本科学历可申请深户吗?
- 深圳市创业补贴布日期深圳自考本科可以申请创业补贴吗?
- 深圳市公租房,是不是只有本科及以上文凭的人才可申请?
- 深圳市全日制本科落户政策一个月搞定
- 深圳市全日制本科落户政策宝安区入户政策
- 工作居住证有什么用
- 深警 · 述|20余载为民之路,见证户政档案电子化的“前世今生”
- 本科毕业到深圳落户,深户入户条件
- 2020年深圳在职人才引进可以直接落户派出所吗?
- 一线城市VS小城市交社保,退休后养老金的差距竟然这么大?_重复
- 本科生入深户的优势有哪些?
- 2020年转深户的后悔了人才引进秒批经历
- 深圳居住证有效期是多久呢
- 深圳户口,对孩子的未来重要吗?
- 在深圳买完房子,户口好办理吗?好像也不难
- 应届毕业生如何办理户口迁移?
- 今年非上海生源落户籍调整为分两批集中受理
- 上海拉社保证明去哪里(2022年最新居转户材料清单)
- 上海居住证积分申请方式:学历/职称/多倍社保,哪种方式最快?
- 上海2022年1月第2批人才引进公示名单,1502人
- 居住证延期签注取消!公安呼吁市民抓紧办理签注
- 江苏教育喜迎厦门大学落户,选址定在昆山,您期待吗?
- 8月份,上海医保家庭共济后,可享受2大福利,具体是什么?
- 织密城市安全防控体系,去年上海全市入室、入户盗窃案件破案率超96%
- 上海居转户政策放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