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分享:居转户满足条件却因单位原因不能申报落户?
栏目:居转户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1-07 来源:网络
(真实案例分享:居转户满足条件却因单位原因不能申报落户?)
昨天有一位朋友咨询落户的问题,把这位朋友给急坏了。
朋友:我现在居住证已经满7年了,缴纳基数也满足最后4年累计36个月2倍,然后我让单位帮我申报居转户的时候,单位却告知我单位实际纳税不在上海,没有申报落户的资格。我瞬间就蒙了......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呀?
:那你个人的社保个税都是在上海缴纳的吗?
朋友:是的。这种情况还可以申报上海居转户吗?不会这么多年的社保个税白缴了吧。再重新累计七年我会崩溃的。
其实这位朋友完全是符合现行居转户政策的,但是单位总公司在北京,上海是分公司,分公司纳税在北京,那么想给员工申报落户,单位必须提供上年度在上海的纳税情况,如果纳税不在上海,那么肯定是没有资质去申报落户的。
那么,我相信现在大家会关注另外一个问题,这位朋友完全符合政策条件,单位没有资质的话自己应该怎么落户上海呢?
其实很简单,换一家纳税在上海的公司即可,但是需要过了实习期才可以申报。这位朋友已经算是很好了,只是晚几个月落户上海,对于七年来讲,几个月忍忍也就过去了。
所以,居转户的朋友一定要了解清楚单位是否有资质申报落户;自己的社保个税是否都在上海缴纳;另外社保个税还是要合理对应且达到一定标准的,否则也将会是落户上海的绊脚石。
上海落户政策咨询、落户方案定制、疑难问题处理,关注并私信“落户”,带你轻松落户上海。
推荐资讯点击咨询
- 持有一级建造师证书可以在上海落户吗?
- 进一步放开!2月1日起,嘉兴落户政策有调整
- 未婚先育,落户上海被“一票否决”?这几个细节一定要注意
- 重磅消息!上海人将不再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
- 落户上海,到底要不要找中介?揭秘中介的那些套路
- 没有上海户口,非沪籍子女就不能在上海上学了?不妨看看这这篇
- 从2个小时到20多分钟!临港落户真的很方便
- 社保1年3分10年30分吗?2022年上海居住证积分社保加分最新算法
- 运动员如何落户上海?
- 「干货」如何登录落户系统、单位如何开户?落户申报流程是什么?
最新资讯点击咨询
- 「便民」居住证办理相关便民措施→_重复
- 放弃价值百万上海户籍,保留老家农村户口,父母如何为孩子打算?
- 2019上海居转户最新攻略,如何准备材料?
- 「干货」如何登录落户系统、单位如何开户?落户申报流程是什么?
- (落户上海)居转户二胎案例分析
- 社保与薪资挂钩?想要在上海落户,社保基数该怎么算?_重复
- 2020上海居转户整个过程中,你必须经历的九个阶段
- 没有上海居住证也有机会申请!最低640元/月
- 这些证书国家有补贴?附补贴一览!
- 人才落户类服务窗口可以预约啦
热门资讯点击咨询
- 2021深圳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没有居住证可以吗
- 2021深圳入户需要居住证吗人才引进审批文件文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个人招工流程分享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新升级!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秒批”入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政策落地一个月 约10万人次落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工作再创新!这些人可享受升级版“秒批”业务……
- 2021广东省户籍在深圳续签澳门通行证需要居住证吗?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办理方法
- 2021年香港居民怎么在网上申请深圳居住证?
相关资讯点击咨询
- 2020深圳南山区居住证受理点分布汇总
- 2022政策性入户变化很大吗(2022入户深圳的方式)
- 集体涨停!辅助生殖纳入北京医保,每例试管婴儿花费约5万,高毛利背后门槛有多高?
- 深圳人刷脸就可以随迁办理入深户啦,不要太方便
- 成功的深圳市落户流程都是怎样开始的?手把手指导
- 有人为了孩子上学迁户口?这究竟值不值得?回答很现实
- 2020年深圳学位申请不受影响!社保断交、延期等将制定特殊政策
- 谈谈大家是什么时候入深户的,是为了什么而入深户?
- 非深户籍人员子女在深圳积分入学,计划生育不再是前提条件_重复
- 深圳人才引进入户变得更简单,35岁以下的小伙伴们你们有福了
推荐内容点击咨询
- 留学生如何落社区公共户,流程是怎样的?
- 2019年居转户落户上海常见失败案例回顾,朋友们要引以为戒!
- 「提示」@职场新人,教你用好住房公积金
- 应届毕业生就业、档案、户口、人事代理等这些问题你理清了吗?
- 特斯拉被曝已与上海市政府签协议,中国工厂或落户临港
- 上海注销海外华人户籍,百万华人担忧,没有中国户籍后怎么办?
- 留学回国人员申请在杭落户的“三大”利好消息
- 上海临港优化人才购房政策,重点支持单位人才工作时限缩短为3至6个月
- 入户广州丨积分入户分数不够?信息处理技术员能帮你加50分
- 大城市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仍需解决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问题
热门内容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