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入户流程

栏目导航
上海社保栏目

新一线城市吸引大学生政策透视:大专生直接落户之后,又瞄准职校生了

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1-14 来源:网络

新一线城市吸引大学生政策透视:大专生直接落户之后,又瞄准职校生了

(新一线城市吸引大学生政策透视:大专生直接落户之后,又瞄准职校生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生小邱明年研究生毕业,最近一直在找工作,面试基本都在北京,但他也在考虑要不要去其他城市。

  “北京的竞争太激烈了,跟我一起面试的,经常十个人里面七八个清华、北大的,剩下两三个是人大的。”小邱说。

  放眼全国,像小邱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将是多个城市争抢的对象。教育部指出,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

  在近几年的人才争夺中,以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热点地区,普遍将关注点放在了大学生身上,陆续放宽这一群体的落户门槛,有的还给予安居补贴、购房优惠等。

  这一定程度带动了大学生的就业地选择偏好。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相比于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正值秋招季,记者梳理了15座新一线城市最新的大学生落户政策。根据《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这15座城市分别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和昆明。

  今年以来,人才争夺的势头丝毫没有减弱。截至目前,15座城市均对大学生敞开了大门,一些城市已经将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乃至中职毕业。

  在落户政策趋于同质化之后,各个新一线城市几乎又站到了同一起点,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而言,下一个有吸引力的点是什么?

  落户政策有进一步放松趋势

  今年以来,部分新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又有进一步放松之势。

  春节过后,西安率先打响第一枪,本科及以上学历落户不再受年龄限制。2018年,西安就曾率先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新政实施三天的时间里,吸引了超过1.5万人迁入。

  杭州在5月发布了大学生落户细则,交1个月社保即可。2018年,在杭州以学历落户的条件需交满1年社保,同时居住满1年。

  重庆针对一般人才的落户政策姗姗来迟,但颇有一步到位的气魄。今年5月重庆提出,所有人才落户均不受在渝务工、就业年限和缴纳社保年限的限制,甚至没有年龄限制,并且直系亲属可随迁。而大学专科或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在重庆就业人员,即可纳入人才范畴。

  6月,青岛将毕业生落户门槛放宽至专科学历。

  武汉曾在2017年年初启动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今年7月又出引才留才新政,对专科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落户均敞开了大门。

  宁波也在7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户口准入条件的通知》,放宽“先落户再就业”适用人群的范畴,从原来要求的“全日制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改为“毕业15年内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生”;专科学历或中级技能职业资格人才的落户社保缴纳年限要求,从原先的1年改为6个月。

  总体而言,新一线城市大多已经将人才落户的门槛放宽至大专生,仅天津和南京除外;西安、长沙、郑州、沈阳等更将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的学生也纳入了可凭学历入户的群体。

  截至目前,各地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落户是否需要先就业,需要多久的社保缴纳证明,是否有年龄上限的限制。

  从这些指标来看,郑州和昆明最为宽松,既没有年龄方面的限制,也没有就业、缴纳社保的要求。若针对应届毕业生,不考虑年龄因素,武汉、西安、青岛、沈阳等城市也都允许大专生直接落户。

  此外,大约2/3的城市对应届大学生给予无差别的补贴。单看补助金额,郑州称得上最慷慨,博士3年的生活补贴5.4万元,并且最高可享受10万元的购房补贴。

  就业机会牵引人才流动

  在强劲的人才政策之下,新一线城市普遍迎来了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2018年,西安、杭州、成都、重庆、郑州、长沙、宁波和武汉的常住人口增量都超过了18万。除深圳、广州和佛山之外,新增人口数量靠前的,均由新一线城市包揽。

  具体到大学生群体,上述《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就业比例持续下降,从2014届的25%下降到了2018届的21%。而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从2014届的22%上升到了2018届的26%。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外地毕业生占比从2014届的28%上升到了2018届的37%。

  此外,刚毕业时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毕业生中,三年内离开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1届的18%上升到了2015届的24%。

  小邱告诉记者,从落户政策来看,很多城市看上去都差不多,补贴大多在几万元以内,是相对短期的小利益,可能对一些人有吸引力,但很难单靠此驱动大家做长期的就业决策。他身边的同学里确实有不少人考虑毕业后去新一线城市,但主要是跟就业机会结合起来,比如想做互联网的同学会更倾向于去杭州。

  在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的小钟,正在考虑举家搬迁到成都,他所在的公司有到成都建研发中心的计划,小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京东数字科技近日发布的《2019基于京东大数据的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认为,杭州、成都、重庆、长沙等人口净流入强劲的城市具有收入增速快、产业升级加速、房价收入比低等特征。

  最近几年,大公司将第二总部或区域、功能总部设置到新一线城市渐成风潮,小米第二总部落户武汉,华为全球存储总部。由此创造的就业岗位,也成为新一线城市吸引人才的一大助力。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平均薪酬加快追赶万元目标,而城市间的薪酬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告诉记者,政府做的很多事情,包括放松户籍门槛等,相当于“导流”。但把人吸引过来之后,如何留得下来,将“流量”真正变为“生产力”,还是需要有高质量的产业。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升营商环境,这是体现差异化的方向。

  对于年轻人而言,城市品牌、生活方式等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很多奢侈品牌把首场发布会放在成都,从数据来看,成都也的确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城市软实力,这也是地方政府比拼的另一个方向。”孙不熟说。

推荐资讯点击咨询
最新资讯点击咨询
热门资讯点击咨询
相关资讯点击咨询
推荐内容点击咨询
热门内容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