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上海地铁要招博士后了?
栏目:研究生博士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2-12-17 来源:网络
(啥?上海地铁要招博士后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郭颖
“好消息!上海地铁招人啦!”最近,上海地铁一则招聘启事牵动无数求职者的心。仔细一看,大家不淡定了,地铁招的居然是博士后!
事实上,地铁不光是运营,还需要大量的科技力量。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申通地铁集团获悉,上海地铁3万多名员工中,有52位博士。
//地层“暗挖”//
吴博士“豆腐里打洞”
出生于1989年的吴迪博士,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与风险控制研究部主任。
来自贵州遵义的吴迪,第一次乘地铁还是在同济读大学的时候,那时他的职业规划还是“铁路”。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通,而这里面一定会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探讨和研究。”高考填报志愿时,吴迪的第一志愿就是同济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
大三的时候,吴迪又一次面临选择,在“交通规划”“道路工程”“铁道工程”这3个具体研究方向中,他选择了“铁道工程”,理由是:“因为国家需要铁路,不论是国铁还是城轨,当时都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博士毕业后,吴迪将第一份简历投给了上海地铁,从此开启了他的“地铁梦”。
上海的地层是典型的饱和软土地层,在这样的地层中建隧道,犹如在“豆腐里打洞”,在世界上也很少见。以刘建航院士为首的前辈们实现了上海的“地铁梦”,而上海地铁的“暗挖梦”将由后辈吴迪们亲身参与和见证。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网络规模的不断变化,吴迪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需要他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14号线静安寺站建设时,就遭遇了诸多难点:车站建设条件复杂,周边建筑密集、地面交通繁忙。
“如果使用传统的明挖法,势必会造成很大的代价和影响,而上海既有的非开挖技术主要用于车站出入口等附属结构,而非整座车站。”
经过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吴迪和团队一同研发了全球首例双层大断面顶管地铁车站暗挖建造新技术,并在14号线静安寺站示范应用,避免了车站施工对延安中路及高架的影响,突破了中心城区地铁车站建造技术瓶颈,破解了明挖受限条件下地铁车站的建设难题。
进入上海地铁短短5年,吴迪仿佛“开了挂”一般:主导或参与了40多个项目的研究、20多项标准的制修订,获得了国家授权专利3项,同时也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5年来,我从一名高校研究生成长为一名地铁工程技术人员,从怀揣儿时‘科学家’的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让我从入门、入行到入心。”科技保安全,吴迪希望未来能够尽自己所能为上海地铁建设运营保驾护航。
//减振降噪//
单博士监测轨道“心电图”
如果说吴迪博士的专攻是“暗挖”,那么,单涛涛博士的术业就是“减振”。
早在读博时,单涛涛就作为同济团队核心,在导师楼梦麟教授的指导下参与完成了“2号线东延伸工程振动影响的对策研究”项目,他负责整个项目的振动测试、数据分析和仿真评估工作。研究成果取消了原设计的高等级减振措施,线位不作调整,使得工程节点顺利推进、全线准时通车,节省工程投资近1500万元。
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单涛涛脱下博士帽,换上安全帽和反光背心,于2014年正式加入申通地铁技术中心减振降噪团队。
“对运营线路的振动噪声测试需要在夜间停运的几小时,有时甚至仅仅1小时内,在隧道内或高架上选择测试断面,临时布置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并完成调试。”单涛涛介绍说,现场测试对天气等环境的要求很高,特别在高架线路上,因此,哪怕是在上海最冷和最热的时刻,他们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晴天。
时间紧,任务重,每一次现场测试都是对体能、脑力和精力的多重考验。由此,“倒时差”“打硬仗”和“求不雨”,成为单涛涛和团队成员的日常。
工作的时候,单涛涛更像是一个医生,需要在现场看电脑屏幕上的“心电图”,只不过,那是地铁轨道的“心电图”。
2017年初开始、单涛涛带领团队,探索研发轨道安全和振动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大到监测系统框架的制定和测试、小到感知端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通过位移、加速度、噪声声压、应力应变等多种指标量在实验线和正线试验段进行多工况上万次的反复测试,成功地在钢轨、道床、隧道壁装上了“眼睛、耳朵”,让轨道结构带上“智能手环”。
2018年9月,单涛涛作为发起人,创建了“上海地铁-NI智慧测控联合实验室”。
3年来,他主持研发和建设国内首个地铁轨道安全和振动噪声在线监测和服务平台。目前,监测系统在上海地铁1、5、7、9、13、15号线等区间可靠运行,为轨道改造维护作业和环保振动噪声监测提供状态监测和预警等技术支撑与数据服务。
眼下,单涛涛和振动噪声团队已在行业内率先取得检测CNAS和CMA双资质认证。2019年,团队承接成都大湾地块振动噪声控制研究,合理节省建设用地5亩以上,经济效益达亿元。
“十四五”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又将启动,单涛涛们将再次出发,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郭颖
编辑:梁文静
- 上海33岁女博士闫宏微:赴美抗癌不幸病逝,今丈夫带幼女独自生活
- 上海交大女博士钱璐璐,共经历4任丈夫,她被称为“学术妲己”
- 2022/03/30《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公示名单
- 非全日制研究生趋势利好,越早考越容易拿证
- 上海交大博士不如本科生!清楚这一点,求职路上不走弯路
- 2022应届生上海落户评分标准出炉,985和211加分,双一流榜上无名
- 夫妻分居落户政策,配偶直接5年落户上海,再也不用等10年
- “清北落户上海”:城市抢人计划的背后
- 啥?上海地铁要招博士后了?
- 上海交大博士求职被拒,只因本科非211,第一学历真的这么重要?
- 上海82年女博士相亲标准曝光,直接惊掉众人下巴
- 「便民提示」沪常住户口管理新规5月1日起施行!热点问答在这里
- 西南交大博士前年身份证被盗 去年无故当上公司法人
- 上海新落户政策是对应届研究生毕业生来讲的
- “80后”北大博士,升任正厅
- 不必“打分”!这类上海应届生可直接落户!催生大批潜在购房者
- 上海户籍再度松绑,魔都抢人为哪般?
- 上海自贸临港新片区来啦!落户、买房等方面传来好消息
- 博士生逗流浪猫被通报?上海交大:特殊时期保护学生安全,减少意外伤害
- 40岁上海女博士写下11条征婚标准,却被网友无情嘲笑:痴人说梦
- 2021深圳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没有居住证可以吗
- 2021深圳入户需要居住证吗人才引进审批文件文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个人招工流程分享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新升级!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秒批”入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政策落地一个月 约10万人次落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工作再创新!这些人可享受升级版“秒批”业务……
- 2021广东省户籍在深圳续签澳门通行证需要居住证吗?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办理方法
- 2021年香港居民怎么在网上申请深圳居住证?
- 海归来深圳如何参保?社保局科普参保小知识
- 深圳居住证的重要性您知多少?
- 深圳入户政策收紧!条件“超严”,全日制大专将无法入户
- 宝宝出生后,什么时候可以办少儿医保?
- 在深圳换工作后社保怎么办?
- 深圳专升本的报名条件有哪些
- 2017年非深户未婚生子能否办理深户吗
- 非深户上学需要什么材料?还没办理租赁凭证怎么办?网格登记行吗
- 经过五年,我终于入户深圳
- 小孩在深圳入园入学要有这个证明!深户非深户都需要
- 放低门槛、58天落户,高姿态的上海也出手抢年轻人了_重复
- 没有学历和职称,只有100万 可以落户上海吗?
- 关注|事关积分落户!天津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 哪些问题会影响上海落户审核流程?
- 离职考研,是否需要继续缴纳社保?
- 纯干货!留学生学历认证办理攻略
- 2016上海居住证转户口新政“居转户”,到底哪一步最关键?
- 最直白!东莞居住证业务办理指南(2019年7月版)
- 开学季毕业季来临 户籍警支招:报到提前半个月办理迁出
- 多个超大、特大城市放宽远城区落户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