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改革创新博士后制度,形成服务科技高质量发展“博士后力量”
栏目:研究生博士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2-12-23 来源:网络
(上海交大医学院改革创新博士后制度,形成服务科技高质量发展“博士后力量”)
2020年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博士后队伍已成为优秀青年科技队伍中的重要后备军,更被赋予时代重任,愈发成为我国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重要力量。近5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不断加大博士后培养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四大科研流动站聚拢人才
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比例达7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始终精准对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结合“双一流”建设目标,着力在博士后的培养和使用中发现勇于担当、乐于创造的“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十三五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四个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学的博士后队伍不断壮大,博士后招收量质齐升,政策红利和培养力度不断增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交大医学院共招收668位博士后,平均进站年龄为30岁,其中年均39%来自世界排名前100名的知名院校;2020年,这一比例达45.4%。
此外,留学回国人员的比例也有明显提升,近三年招收的外籍博士后显著增多,博士后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进站一级学科来看,基础医学(47%)的博士后队伍最为庞大,其次是临床医学(34.1%)、生物学(11.8%)和口腔医学(6.8%);从二级学科和博士专业来看,博士后的学科背景、专业结构具有多元化和交叉性的特点。
另对博士后进站前的科研成果(论文和专利)的统计发现,2016年之前,在进站前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博士后占比9.5%,而2016年及之后该占比为29.5%,表明十三五期间招收的博士后质量有明显提升。
近5年来,医学院不断加大博士后培养力度,优秀的合作导师、优异的学术环境、优质的科研平台为博士后提供了优越的成长空间。2016年至2020年,医学院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4人,居于全国医学院校前列;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86人,年度入选人数持续排在市属高校第一位。在站博士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及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的人员比例高达60%。
随着培养力度加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逐步涌现。医学院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的比例为72%,其中18.5%发表了3篇及以上论文,而在《细胞》《自然》《科学》子刊上发表论文或发表影响因子在10分及以上刊物的论文的比例为16.5%。
谷浩博士的论文“开发新型代谢荧光探针SoNar及转基因型小鼠并应用于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起始细胞的代谢调控研究”获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创新成果。
我国医学科技领域一股强劲后浪
绝大多数博士后出站后投身生物医药领域
在交大医学院,一大批博士后出站走上新岗位,汇聚成一支服务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博士后力量”,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工作中的一股强劲“后浪”。近五年医学院博士后出站去向分析显示,绝大多数博士后出站后选择投身于医疗、高等教育和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就职于三甲医院(38.4%),科研院所(20%),留设站单位工作(12.5%)。
出站留院的博士后中,2020年就有4人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2019年出站留院的刘兆远博士,致力于通过前沿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和遗传学谱系示踪技术来研究髓系细胞的发育,研究成果当年9月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细胞》,成果获评上海交通大学“十大科技进展”。
他同年还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成为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2020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获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支持,并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奖”、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余?青年学者”等一系列奖项。
“博士后激励计划”再加码
鼓舞年轻人心无旁骛攀登学科高峰
为更好适应新时代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2018年5月开始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创新推出“2+X”培养模式,以包容、灵活的政策和宽松自主的科研环境吸引鼓励优秀青年科研人才潜心科研,追逐学术梦想。
首先,高水平的合作导师、浓郁的学术氛围、一流的研究设施与平台,为博士后的研究之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鼓舞了他们攻克技术难关、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
其次,20万-35万的薪酬待遇,为博士后解除后顾之忧,让博士后心无旁骛、潜心科研;再者,刚柔相济的激励措施,还为留设站单位工作的优秀博士后提供了入职与破格晋升的绿色通路,助其成长为医教研领域的拔尖人才和中坚力量。
目前,交大医学院已有253位博士后通过遴选进入该激励计划,其中28位优秀博士后顺利通过中期考核进入“X”培养阶段,将继续深入研究、为创新成果蓄能。
例如,2017年8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胡志林博士,2年多来,他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特别资助(站中)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下,系统揭示了免疫细胞代谢通路及代谢产物对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为开发基于干预活性氧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CellMetabolism、MolecularCell上。
为推进这一成果的深入研究与应用,2020年,胡志林博士以满分的考核成绩进入激励计划“X”阶段,在合作导师邹强研究员的指导下,将进一步聚焦探索如何逆转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代谢并重塑其抗肿瘤功能等关键科学问题。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20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累计招收博士后1100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600人,已培养了一批在医教研领域发光发热的优秀人才。在2020年度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综合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流动站在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脱颖而出,获评优秀。
荣誉是肯定,也是激励。正值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表示将进一步弘扬新时代科学精神,提升博士后招收与培养质量、改革创新博士后制度、完善博士后培养体系、源源不断地为我国医学健康事业输送更多新鲜血液,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高层次青年英才,为建设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图源:交大医学院
- 上海33岁女博士闫宏微:赴美抗癌不幸病逝,今丈夫带幼女独自生活
- 上海交大女博士钱璐璐,共经历4任丈夫,她被称为“学术妲己”
- 2022/03/30《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公示名单
- 非全日制研究生趋势利好,越早考越容易拿证
- 上海交大博士不如本科生!清楚这一点,求职路上不走弯路
- 2022应届生上海落户评分标准出炉,985和211加分,双一流榜上无名
- 夫妻分居落户政策,配偶直接5年落户上海,再也不用等10年
- “清北落户上海”:城市抢人计划的背后
- 啥?上海地铁要招博士后了?
- 上海交大博士求职被拒,只因本科非211,第一学历真的这么重要?
- 上海市公安局推出户籍受理居住证办理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 2022年最新上海落户政策!应届生落户需要什么条件?
- 最高入职补贴250万!浦东这所高校的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很硬核
- 上海户口太容易了,你要不要办一个?
- 听到很多落户清退的消息,说说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 不打分直接落户上海!只要你在沪高校研究生毕业,在5个新城和自贸新片区工作
- 上海三套房还要长得帅,女博士择偶要求引热议,许愿也不敢这么许
- 上海交大毕业生402人进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将导入3万科研人才
- 「提示」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来啦
- 为何不建议大一新生将农村户口转到学校?其中的坏处很多人不懂
- 2021深圳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没有居住证可以吗
- 2021深圳入户需要居住证吗人才引进审批文件文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个人招工流程分享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流程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新升级!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秒批”入
- 2019深圳人才引进政策落地一个月 约10万人次落户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工作再创新!这些人可享受升级版“秒批”业务……
- 2021广东省户籍在深圳续签澳门通行证需要居住证吗?
- 2019深圳人才引进办理方法
- 2021年香港居民怎么在网上申请深圳居住证?
- 11月深圳公积金新规公布!关系你我,甚至可全额提取租房
- 户籍迁入老人如何参加医保 深圳正研究相关政策
- 办居住证要等半年?司法部门建议向国家层面反映和建言
- 社保百问37期 非深户可以补缴多久的社保?
- 深圳安居房和公租房申请的条件您符合吗?
- 家长注意!深圳少儿医保已正式启动统一申报!千万别错过
- 这类人群最容易入深户,条件却难倒一批人,不是一般人能达到
- 深圳居住证换新证 一年后可免费换取
- 不用预约!深圳办理公积金业务更方便了~|微推荐
- 深圳这笔补贴要开始申请啦!每人每年1500!非深户也有!
- 上海落户:子女随迁落户上海年龄要求确定
- 抢人啦!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 越城区丨“三精”服务助推博士后工作取得“开门红”
- 重点!海南人才落户申请流程
- 人才缺口超五百万!民革中央:降低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落户门槛
- 浙江省电子居住证全面推广,公众号上一键领取
- 10博5延,博士毕业两大难关:论文盲审与答辩,我是如何通过的
- 农民朋友:农村户口会呈现出哪些优势?提前了解有好处,咋回事?
- 广东386个受理点可申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附办事指南)
- 2020留学生落户上海坐拥那么多好福利?!心动不如行动!